摘要:今早看到央视“投资者说”的一则陈年旧闻,采访了一位上海投资者,他十年时间用13万做到1500万,在2015年股灾中因为加了一倍杠杆被强平。根据他的描述,他是典型的中长线价值投资者
今早看到央视“投资者说”的一则陈年旧闻,采访了一位上海投资者,他十年时间用13万做到1500万,在2015年股灾中因为加了一倍杠杆被强平。根据他的描述,他是典型的中长线价值投资者,投资理念是没问题的,但是他在操作上出了问题,杠杆加在了牛市行情的顶部区域。
作为一个有过非常成功投资业绩的老股民,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?主要原因是没控制住人性的贪婪,在行情一片大好时,想要赚更多的钱。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他之前没有用过融资,缺少使用经验,导致他在危机时刻没有迅速的把握机会。
股市投资中,杠杆是一把"双刃剑"。它既能放大收益,也可能在极端行情中加速资产归零。2015年"杠杆牛"的崩塌至今仍为投资者敲响警钟,而当前A股融资余额再创十年新高(2025年2月达1.9万亿元),科技板块融资占比超45%的市场环境下,如何理性驾驭杠杆成为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。
我们先把2015年与现在的融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
一、2014-2015年“杠杆牛”(融资占比峰值4.8%)
融资规模与市场占比:
两融余额峰值达2.27万亿元(2015年6月),占当时A股流通市值的4.8%,创历史最高纪录。
场外配资规模约2万亿元(占总融资的40%),进一步推升杠杆风险。
行情特征与终结:
融资资金集中流向中小创和互联网概念股,日均成交额突破2.2万亿元(人类历史最高记录)。
监管清理场外配资引发流动性危机,最终导致股灾。
二、2024年9月至今的牛市(融资占比约2.1%-2.5%)
融资规模与结构变化:
融资余额从2024年9月的1.36万亿攀升至2025年2月的1.9万亿元,创近十年新高。
占流通市值比例约2.1%(2015年为4.8%),风险显著降低。
资金流向与风险特征:
融资资金偏好科技板块(半导体、创新药、高端装备占比超45%),分散于4000余只个股,集中度远低于2015年。
杠杆结构优化:场外配资基本出清,正规两融占比超95%,量化对冲平衡多空。
三、关键对比
指标2015年牛市2024-2025年牛市
融资余额峰值2.27万亿元1.9万亿元
占流通市值比例4.8%2.1%-2.5%
资金集中度中小创占比超60%科技股占比45%
风险来源场外配资杠杆崩塌交易过热与估值透支
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,我一直处于满仓满融状态,有人担心我爆仓,我如何控制杠杆风险。
1、我始终有一半的资金是在港股没有参与融资担保。
2、我信用账户买的股票估值在15倍以内,且经过长时间下跌,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,并且具有较高的分红比例,力求股息率大于融资利息。
3、仓位较为分散且处于不同行业。
4、采用金字塔式仓位控制法,行情越差越加仓,行情趋势向好则逐步减仓降低杠杆。